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韩锋
领域: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品牌管理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营销活化石韩锋,经销商老板学理论创始人,贵仁相助营销顾问机构创始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934
  • 博客访问:3559613

专家文章

一位中国首届营销本科生的30年30宗“最” 2009-02-01

标签:

还有最后一天的时间就要进入2009年了,今天凌晨在这笔耕不辍就显得特别的有意义。2008年对每位普通的中国人来讲都是特别值得记忆和感动的一年:南方的大雪灾、汶川512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的1978年正是笔者上小学的前一年,那时已经开始记事,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正是自己从懵懂无知到风华正茂,从风华正茂到意气风发的三十年;是自己亲历国家翻天巨变的三十年;是见证自己作为一个营销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三十年。电视里、网络上对三十年如火如荼的回忆——三十年的成就、三十年的变迁、三十年的歌曲、三十年的回顾、三十年的激荡、三十年的梦想——也催生了笔者写点东西的强烈冲动。一个不会回顾和反思的民族是个可耻的民族;一个不会总结和反思的企业是个可悲的企业;一个不会回顾和反思的个人是可怜的个人!笔者截取了自己伴随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自我成长,特别是作为一名营销人成长的足迹,就像从大海里撷取了一粒水珠,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营销的变迁、中国营销人的沉浮。

1989年对笔者来说,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那是动乱的一年,也是笔者成为天之骄子的一年。笔者“稀里糊涂”地就走上了营销这条“不归路”。笔者更愿意用自己营销生涯中的30宗“最”来诠释和演绎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

第一宗“最”: 逃课最多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笔者已正好过本科线的成绩被山东最著名的学府录取。当录取通知书发到的时候,笔者对市场营销专业还一无所知。是命运的阴差阳错让自己选择了营销这个专业。对那时的学生来讲,能有个专业上就不错了,那还有挑肥拣瘦的功夫。据老师信誓旦旦地说,这是全国大学里开的第一个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当时对大多说人来说,市场营销还是个非常陌生的词汇。那时大学的老师教授市场营销类的课程也多是照本宣科,没有多大意思。每次考试死记硬背最多的就是这个“意义”那个“作用”,不胜其烦。笔者从大三就开始学会了逃课,而且逃课的次数越来越多。笔者当时实在不能容忍老师的滥竽充数和空洞说教,简直是在浪费生命!笔者经常光顾的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在校图书馆里笔者第一次大快朵颐般的阅读了飞利浦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懂了什么是4P,什么是PUSH和PULL战略。

第二宗“最”:最艰苦的魔鬼销售训练。能为枯燥乏味的大学生活带来光彩的是大学期间的两次实习。这给了笔者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笔者参加了北京和上海的地毯式推销的实习,帮助一家港资的企业卖办公用品。每天的任务就是挨家挨户的在写字楼里、大酒店里、机关事业单位里推销产品。笔者清楚地记得自己遭到一位五星级酒店采购经理的羞辱,被赶出门外,自己委屈地坐在马路牙子上痛哭。笔者也记得自己在北京拿到的第一笔销售订单是3000元。

第三宗“最”: 最早被抛向市场自谋职业的大学毕业生。当笔者大学毕业时,不满一家港资公司要与自己签订为期八年的劳动合同而愤而离职,开始自谋职业。那年,国家对大学生还包分配。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自行车到处找工作,最早尝到了找工作的酸甜苦辣。最后偶尔在一张省级报纸上看到一份松下电器的招聘广告,投了简历,面试后被录用了。当时感觉能被录用可能是自己的专业在当时还是比较稀缺的,比较被企业看重。

第四宗“最”:初入职场最严厉的日方经理。自己成了松下电器的一名销售人员,当时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的日方经理叫前西。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日本人,自己清晰地记得他对自己大发雷霆后粗暴地把电话挂掉。但当他回国的时候,笔者还是给他写了封感谢信,感谢他让自己一进职场就养成了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第五宗“最”:度过的最长最寒冷的一夜。笔者清晰地记得自己在松下电器时,晚上押车送货到一个四百公里之外的百货商场又连夜押车返回。那是一个寒冬腊月的夜晚。送货车是四处通风撒气的老爷车。笔者一夜未睡,不时提醒昏昏欲睡的司机注意前面的路。这个事迹后来不知如何传到日方总经理的耳朵里,受到他的口头表扬。

第六宗“最”:睡在办公室最多的人。当时在松下时销售人员只有笔者一人,非常忙碌,每天都忙到深夜。那时自己勤劳地像工蜂,从来不知疲倦。实在太晚了,笔者就睡在会议室的桌子上或者办公室物料仓库里,拿本书做枕头。想想这比深圳华为的“床垫文化”还要早些。

第七宗“最”:日本之行最大的感触。在松下工作四年之后由于业绩突出有了一次陪中国的经销商去日本松下总部参观研修的机会。日本之行的感触很多,感觉中国与日本当时的差距最少也有五十年。最大的感触是日本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特别是服务人员的微笑,感觉特真诚,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微笑。回到国内就感觉服务一落千丈,天壤之别。直到今天中国公共服务部门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没有什么提高,即使你说声谢谢,连一声礼貌的回应都没有。

第八宗“最”:最多人数最高规格的一次用餐。在日本松下总部参观研修期间受到了最高的礼遇。与时任松下电器总部社长的森下洋一一同共进午餐。在场的有中国所有的松下电器经销商,大约四十人左右。森下洋一社长给每人赐了张名片,笔者至今珍藏。

第九宗“最”:策划最成功的一次活动。笔者至今最得意的一次策划活动是自己的结婚典礼。婚礼是笔者全程策划,做到了最大范围地整合各种资源。把自己积累的策划能耐在自己的婚礼上大展拳脚。毫无疑问,老婆是非常满意的,并要求能不能再来一次,被笔者断然拒绝。

第十宗“最” :最初的一次创业冲动。笔者决定在自己三十而立之年给自己的下半生做最大的一次投资:上一个MBA。当时的目标是上海中欧商学院和北京大学的北大国际MBA(BIMBA)。这两所学校都和国际接轨,入学是全球通用的GMAT考试。笔者因上学时间原因提前选择了北大国际MBA。笔者毅然从松下电器辞职并进了俞敏洪开的新东方学校恶补英语。在上课时萌发了到自己家所在地开办一所新东方学校的创业冲动,与新东方的高层沟通后未果。后来才知道,新东方对外地开办分校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

第十一宗“最”:最古色古香的校园。北大国际MBA上课的地点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同在古色古香的朗润园内。徜徉在朗润园里不禁要发思古之幽情。朗润园又仿佛在提醒MBA学员,别看学的是舶来品的“洋玩艺”,但一定要扎根中国的沃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十二宗“最”:最佩服的MBA老师。在接近两年的全日制的MBA学习中,接触过的中外教授老师不下三十几位,但最佩服的是周其仁老师。他的课最受学生的欢迎。他是主讲制度经济学的,他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发人深省,能把高深的道理用最朴素的语言和案例表达出来。这让笔者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家。

第十三宗“最”:在北大一天最多听了六场讲座。在北大可以不上课,但不可以不听讲座。北大是个非常好的平台,是典型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商界名流、学界泰斗都是北大的常客。听讲座是笔者最大的爱好之一。最多一天狂听了六场讲座,连轴转,一天赶场没闲着,什么讲座都听。

第十四宗“最”:北大国际MBA最感动人的一副照片。2003年SARS不期而至。笔者班的学生还在坚持最后的上课,尽管每人脸上都带了口罩。所有的班级学员课后在朗润园的空地上戴着口罩,全体合了一个影。这幅有特别意义的照片永远定格在每个学员记忆的深处。

第十五宗“最”:北大景色最美的一堂课。SARS还没有完全退去,北大MBA又复课了。不过所有的课程都选在了户外。还有一位美国的女老师,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白康丽,非常好听的名字。她有点像白求恩,不顾SARS的疫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执意要完成她所教的沟通课程。课程是在颐和园湖面上的雕龙画凤的游船上完成的。大家都非常兴奋。这可是有生以来景色最美的一堂课。

第十六宗“最”:北大国际MBA最大的收获。笔者曾经用“10、100、1000”来形容自己在北大国际MBA近两年来的收获。10代表增加了十年的工作经验;100代表在北大听了一百场讲座,只多不少;1000代表在北大图书馆读了一千本的书。笔者一直笃信厚积薄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十七宗“最”:监控最严的办公室。笔者从北大国际MBA毕业前夕,顺利获得了三个有分量的OFFER。其中有两个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笔者最终选择了世界五百强之首的沃尔玛,在深圳中国总部工作。对自己较深厚的日资企业背景来讲,换一种文化和环境,体验学习美式管理和文化,是自己去沃尔玛的主要动因。但沃尔玛的文化,不是典型的美国公司文化。笔者入职第一天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就是总部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办公室所有的电脑都没有光驱和软驱,不能随便上网,上网只能到公共上网区,所有的电话都有密码,都能追溯到每个人。在沃尔玛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防损(LP LOSS PREVENTION)。

第十八宗“最”:最节俭的世界五百强之首。沃尔玛中国总部的办公地址是在一个偏僻的厂房旧址上改造而成的。员工上、下班的班车是再也不能再破并没有空调设备的类似普通公交车的交通工具。员工宿舍是不能再便宜的的旅馆。怨不得原来在可口可乐工作过、挥霍惯了的员工到沃尔玛后极度不适应,不到一个月就辞职走人了。

第十九宗“最”:最激励人心的年会。沃尔玛对员工的精神激励是非常到位的。从主管给下级发的感谢信(THANKYOU LETTER)到每天例行的沃尔玛欢呼(WAL-MART CHEER),对团队的精神激励无处不在。笔者亲自参与组织了沃尔玛中国的年会,没想到年会还可以这样开:各级主管被拍一段搞笑视频在大会上播放,成为员工的笑谈。整个会场就像一个大菜市场人声鼎沸,群情激昂。表现杰出的员工会被评为沃尔玛年度英雄,被广大员工顶礼膜拜。

第二十宗“最”:全球最标准的运营培训。笔者亲身参与了沃尔玛学习店(SOL STORE OF LEARNING)的运营培训,懂得了标准对一个全球的零售企业是多么的至关重要。沃尔玛的成功就是标准的成功复制、复制、再复制。

第二十一宗“最”:接待全球最有钱的参观团。笔者在沃尔玛第一年就接待了山姆.沃尔顿的儿子——罗伯逊.沃尔顿(现任沃尔玛公司董事会主席)一行,这可是全球最富有的参观团。沃尔玛全球董事会首次在中国深圳召开,可见中国市场对沃尔玛全球的重要战略意义。

第二十二宗“最”: “骂人文化”最盛行的公司。海尔的文化是中国公司里最强势的文化和最有执行力的文化,这对海尔的二十年来的迅速崛起功不可没,但却成为它继续向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很难逾越的桎梏。能在海尔的自我封闭文化下生存的外资空降兵不多,笔者就是其中之一。但个人对付整个系统未免有点蚍蜉撼树的味道,这是笔者最终选择离开海尔的主要动因。

第二十三宗“最”: 与海尔张瑞敏的一次最亲密接触。在一次汇报海外市场工作中,笔者得以于海尔张瑞敏相视而坐。记得当时国内的一些激进势力正在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张瑞敏对此非常不屑,骂了一声“标子”(青岛土话,傻瓜的意思)。他说:要不你就像韩国人一样为抵制日货砍断自己的指头,要是不敢砍就别提抵制日货。这让笔者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张瑞敏,一个作为商人的张瑞敏。

第二十四宗“最”:最简洁的海尔全球品牌口号。在笔者的策划和推动下“INSPIRED LIVING”成为海尔海外统一的品牌口号。到今天还没有给这句口号找到一句合适的中文对应。但对于一个日益国际化的海尔来说,对应的中文好像显得有点多余。

第二十五宗“最”:最便宜的一次旅馆住宿。当笔者加盟皇明太阳能后,率领市场团队进行的一场科普万里行式的太阳能终端推广时,住到了一个家庭旅馆,价格创下了笔者住店价格的历史新低:只有5元钱。但接下来的三天笔者不得不与晚上还“辛勤”工作的老鼠做不懈地斗争,才能得以安睡。“节约公司的每一份钱”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笔者在皇明的办公室虽然是单独一间的部长室,但房间里连一台空调都不舍得安,只能用风扇降温。好在笔者并不在乎。

第二十六宗“最”:最多一次的文案修改。在建设皇明太阳谷检测中心时,检测中心内的文案最多更改了30多次。真是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二十七宗“最”:最受用一生的一句话。“物以稀为贵”是皇明的核心经营理念,是皇明太阳能一直坚持高价值、高价格、高品质的核心理念。黄鸣对“物以稀为贵”的最深刻的消费者洞察就是要做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的产品,就要“先好用,后好卖”。消费者最终会接纳高品质的产品,虽然高品质往往意味着高价格。“物以稀为贵”延伸出来的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等价交换的原则:高质就是高价,低质就是低价。消费者永远会为高品质买单。这个朴素的真理道出了市场经济最本质的规律。真正悟透了这句话则可终生受益。

第二十八宗“最”:最成功的经销商大会。笔者在皇明亲自策划与组织了三年的经销商大会,受到经销商与公司内部的好评如潮。特别是每年一度的感动大片,成为皇明太阳能的经典保留节目。

第二十九宗“最”:最会做梦的老板。黄鸣董事长是最会做梦的老板。笔者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优秀老板的卓越品质和理念。黄鸣董事长不仅会做梦,还会追梦,更会圆梦。他作为一介普通大学毕业生,在山东人俗称“兔子不拉屎”的德州隆起一片工业和精神的“高原”,的确是让人佩服。风投顶辉和高盛看来没有看走眼。

第三十宗“最”:最年轻的【营销活化石】。不知不觉中,笔者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奔向不惑之年。自己“误打误撞”地就成了中国营销界集外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创业型企业经历和经验于一身的“营销活化石”。如果能从“化石”的年轮上看到一些经验教训和对未来的一点启迪,笔者就心满意足了。

三十年被称为一个世代,人生能有几个世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为记。

本文版权归作者韩锋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类别:营销案例 |   浏览数(5275)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